戴校長講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理。」古人這幾句簡單的話,便包含了教和學的真諦。

面對廿一世紀的挑戰,教育除了啟發思維、幫助成長、發展潛能、領悟真理外,還肩負起培育新一代的創造力,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面對急變社會所需要的適應能力等。對於教育工作者,這是一份任重道遠的工作,因此更需要前線人員的使命感和毅力。

怎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成為知識型社會的良好公民?這是寧波第二中學教職仝工近年來不斷反思的問題,全體老師努力不懈地不斷探討、嘗試、創新,改善學生的學習經驗,使畢業離校的同學有能力應付各種挑戰。

事實上,本校自創辦至今,一直在各方面發展,規模和設備與日俱增,理想和抱負更為遠大。而舊生會的成立,也是本校一個重要里程碑,因為得到舊生擁護的學校,未來的發展力量會增大。舊生的支持會成為另一種使學校不斷發展的動力。相信本校舊生在香港社會上有各方面的貢獻,他們的成就會為學校帶來很大的鼓舞。

面對未來,我們會面臨更多挑戰,這需要群策群力和大量資源的支持。我深信本校多年努力所訂定的行政管理措施、制度和程序,尤其所建立的團隊精神已為我們奠下良好的基礎。本人萬分感激全體教職員工的勤奮不懈,忠於職守,提拱專業的服務和貢獻,我對校董會給予我多方面的支持,深表謝意。我也感謝教育署及觀塘分區仝工的大力支持,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社工陳姑娘提供的服務。在學校各界友好,舊同學的支持及全體員生共同努力下,本校的發展將踏進一個新紀元,對社會的新需求作出敏銳、適切的回應,帶領本校學生獲取更大的成就。

行政管理,責權清晰

清晰的行政管理架構、明確的權責分工,是有效推行和落實校本管理的首要條件。

本校校政委員會於創校之始經已成立,校長為當然主席,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及其他部門負責人等。目的是讓資深的老師在釐定校政過程中,協助校長擬定行政方針,並協調全校各科組工作,使校政更順利推行。

為促進全體老師積極參與並收集思廣益之效,自一九九六年,兩位教師代表亦先後加入校政委員會,每循環周舉行例會一次,制定學校行政事務及教學等具體工作。

本校於一九九七學年開始實施「校本管理」,檢討及訂定教育目標並重整學校組織架構。日常校務運作,採用全校參與的方法,主要以委員會及專責小組形式進行,由校長總其成,目的在鼓勵老師積極參與策劃校政及有效地推行不同層面的工作,令學生有所裨益。

經過廣泛諮詢,公開討論、講解後,除經已制定考績制度及升職申請的程序外,本校修訂了「學校教育手冊」,清楚釐定各職位、部門的權責。在過去兩年中,又在學務部增設「教務組」及「資訊科技教育統籌組」,統籌及協助各老師在教務及資訊科技等方面的發展與提升,使教和學的工作都得到適切的推動和協助。

專業發展,提升教學

本校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鼓勵並資助老師參與各類培訓進修課程;近年更積極訪問本港及內地學校,汲取經驗,同時參與地區或聯校活動,銳意促進教學交流,分享心得。

單單在2000-2001年度,本校老師參與校內外各類培訓課程超過五百五十多人次,內容包括學科教學、品德培育、資訊科技、校本管理等多個不同範疇。

近年尤其著重校本在職專業發展培訓,積極安排及鼓勵本科教師之間互相觀課、研討、交流心得。通過互相觀課計劃,加強老師之間的經驗交流,推廣成功的教學經驗,並發展為一持續性的教師發展培訓項目。

在各仝工的努力下,本校教學成效顯著。根據由教育署委托香港教育學院聯同澳洲墨爾本大學「發展量度中小學生學業增值的表現指標」一項研究中發現,本校中五同學在一九九七至九九年三年中分別在七至九科會考科目中獲同區增值最高的成績,其中更有四科屬全港最高增值的首百分之五,顯示本校仝工努力進取,以致教學成效昭著。

在學習方面,利用教署提供的額外資源,聘用教學助理,增強語文科的發展,年中除協助文書工作及在內聯網成立資料庫,方便仝工閱讀及下載使用外,又舉辦午間閱讀、拔尖補底計劃及協助製作中文科網頁等,對提升學生學習方面,有一定幫助。

全校參與,主題學習

面對瞬息萬變、不斷進步知識型社會的挑戰,本校全體員生以積極的態度,循序漸進的方式培養學生探索深究、主動學習,尊重知識,重視合作,拓闊視野的進取精神。因此,由上學年開始,在中二、三級推行專題研習,學生透過某設定課題或議題,詳細探討和研習,透過多樣化的學習經驗,把所學的知識、能力、價值觀和態度連繫起來,進而建構知識。

專題研習著重訓練解難及探究能力,並強調學習兼容知識與共通能力。同時,專題研習主題生活化及具時代氣息;專題研習的精神,在於讓學生有充足的空間主動學習,發展才能,增長自信。此外,專題研習是開放的課程,成果是普通課堂教學中所不易獲得的。因此,這是提供學生愉快學習的良機。

為配合專題研習的進行,本校以小規模方式入手,由中二、三級開始,讓學生自由組合,主動邀請顧問老師,針對自行選定的主題作專題研習,並在課節、時間表安排及教師培訓等方面作出調配;顧問老師協助學生任意聯想,澄清疑惑,對準焦點,深入探討,搜集資料,整理分析、綜合表達,反思檢討。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協助學生對主題由開始的丁點兒認識,逐漸提升、進展、深入、內化以至應用,幫助他們有層次地學習,了解所學到的知識,增強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和動機,同時發揮高層次的思維技巧及掌握自學能力,讓學生親自開啟學習與智慧的寶藏,是極為珍貴的學習經驗。

除重視學生學習,本校近年亦採取「主題」模式,透過正規、非正規課程,配合多元活動,與及不同途徑,例如:「寧波活力杯」,內容包括逍遙遊,秩清鬥一番、扮?大賽及其他以班別為單位的比賽項目等,促進各班學生建立良好的班風及校園文化,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勉勵學生確立目標,建立積極態度的人生觀。近年的嘗試,效果良好、成績令人滿意。

學生為本,全人教育

除學業成績外,本校亦極注重學生品格培育;按學生為本、全校參與、先管後教的原則,為學生營造一個融洽有序、師生間亦師亦友,獎罰分明的校園氛圍,旨在以積極正面的方式,讓學生在被關懷、接納、鼓勵、欣賞中成長,提升學生個人成就感,讓他們在享受校園生活之餘,確立目標,學思並重,建立積極人生觀及態度,從而全面而均衡地成長。

學生品德培育由一位副校長及專責部門負責統籌及策劃,全體教職員均為當然成員,負責落實推行有關計劃。

近年更積極拓展資源,引進社區及專上學院的專業輔助,為學生提供不同範疇的學習、體驗、服務的機會。過去一年,服務組數次成功舉辦的「寧波愛心獻關懷」讓本校學生切實地到區內協助獨居長者;生活教育組舉辦的「重返校園賣物會籌款」為協助國內希望工程籌款,回收舊衣物及廢物、聖誕飾物回收等;此外,領袖生訓練、歷奇活動及歌唱晚會等均大受學生歡迎,亦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信與自我形象。

本校由一九九三年度開始實施雙班主任制,又在一九九六年開始推行中一、二午膳計劃,在一九九四年把德育、性教育、公民教育等重組為生活教育組,期間不斷檢討、修訂培育組的計劃活動等,以配合學生質素、社會環境和要求的改變,務求培育學生健康成長。

資訊科技,設備日新

資訊科技及互聯網的普及,令教與學的工作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的教學著重課堂講解,偏重背誦式的學習,現今則強調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和自學能力。

本校重視資訊科技的力量,與時並進,引入各種科技設施,以增強教學的效能。早於1998年參加香港中文大學香港資訊校園計劃(Cybercampus),這計劃一方面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個人電郵戶口與個人網頁,另一方面讓老師交流教學心得,共享教材資源。

本校同年加入觀塘區學校教育聯網計劃,在優質教育基金贊助及生產力促進局人員提供的專業指導下,本校老師除了獲得資訊科技方面的培訓、與友校仝工在教學上作專業交流及分享外,並親自協助製作合適本區學生的教學光碟,方便同學自學之用。此外,本校亦成功申請學校資訊科技統籌員一位,早於1999-2000年開始進駐學校,服務本校老師、同學。學校同時成立了一個中央統籌小組,負責訓練老師、學生使用多媒體來教與學。事實上,自1998年以來,本校愈來愈多教學仝工利用資訊科技與多媒體進行互動的網上教學,以補充傳統教學的不足。

本校又於1999-2000年內得到政府過百萬的資助,用作推廣學校資訊科技教育之用;適逢本校校舍改善工程完工,亦順利縮減中一至中三每級一班之便,於是撥出兩個普通課室改建為「資訊科技室」;同時荷蒙寧波同鄉會上任會長周亦卿博士慷慨捐贈廿五萬元,提升校內推行資訊科技教育各項所需,使「資訊科技室」及本校在各方面的設備,更趨完備。同時本校亦已於2000年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撥款九十八萬二千元,並另闢課室,發展多媒體教室,於2001學年正式啟用。

隨著內聯網的完成,本校積極發展網上學習環境,並在有限的資源下,陸續增設適當的設備,為老師、學生提供網上交換資訊、課程資料、參攷教材的方便,並透過網上交談室和其他電郵設備,與其他學校的老師、學生聯絡交流,突破地域的障礙,進行協作的專題探討。

家校合作,相輔相成

本校一向重視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透過家長通訊和學校刊物,加強相互的溝通。每年學校都會舉行「中一新生家長日」、「家長日」及「家長工作坊」等,主要利用這些聚會使家長與教師互相了解學生的行為表現,針對實際情況對同學進行有效的管教,務使學生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雙管齊下下,健康地成長,成為社會上良好公民。同時,本校「家長教師會」亦已於2000年正式成立。自去年十月成立至今,各執行委員不辭勞苦,推行會務,充份發揮了分工合作的精神,更增進彼此的溝通和了解。此外,家長教師會亦積極參與推進學校的發展工作,除舉辦一連串活動,更捐贈獎學金,鼓勵有志向學的學生。

與時並進,迎接未來

在最近數年間,學校在設備、措施各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績。一九九九年本校校舍「改善計劃工程」峻工,中一至中五級因而無需採用浮動班制;同年,承蒙校董會斥巨資在各課室裝置冷氣機及抽氣扇,使老師、學生可以享受舒適的教學環境。與此同時,全校內聯網及電腦網絡亦舖設妥當,「資訊科技室」及「多媒體教室」亦已先後啟用;二零零一年,教育署撥出六十多萬供本校購置七十多部手提電腦,供學生借用。本校將繼續積極拓展資源,增添設備,改善校園設施,進一步提升教學素質,以達成優質教學的成效。

短期計劃:
1. 繼續提升校園設施,擴建圖書館,設立多功能演講室,重新舖設操場。
2. 完成「千禧多媒體課室」計劃,促進學習過程中資訊科技的應用,提升教學效能。除已有的資訊科技裝置外,在各課室安裝電腦、投影機、銀幕等,以便教與學都能隨時使用寬頻上網及網上資訊。
3. 爭取資源,提供學生到國內外服務及考察的機會。
4. 籌劃成立學生會,讓學生學習自我管理,發揮領袖才能及學習溝通、統籌、協調、合作等能力。

中期計劃:
1. 學生方面:
a. 加深對不同學習領域/ 科目的認識和掌握,學習從多角度及高思維層次探討不同議題。
b. 培養合作、溝通、尊重他人、堅毅等個人價值。
c. 爭取資源,提供學生參與不同交流、服務、體藝發展的機會,豐富全方位學習的經歷。

2. 課程方面:
配合課程改革,創造開放的學習氣氛及學習空間,鼓勵學生自學及老師不斷自我增值,深化團體合作精神,以推進下列各項:
a. 內容:
訂定課程宗旨、目標,從課程規劃、選材、組織、重點以至教學策略等,從以課本主導的學習模式轉而採用多元化的教材。

b. 學習模式:
加強各學科間老師的合作,從學科內容主導循序漸進地轉變為以學生為本的探究式學習。在初中發展共同課題教學及安排專題研習。採用彈性學習策略和研習方式,以提供均衡而多元化的學習內容並確保不同學習階段的銜接。

c. 評估:
探索、嘗試、確立新的學習評估,從傳統測考模式轉移到為促進學習而評估的模式,使學校學習與評估相輔相成,並使校內課程教學、評估與公開考試配合、協調。

3. 教師方面:
a. 教師培訓:
推行針對性培訓,裝備高中層管理人員及前?仝工配合未來教育改革及課程改革的發展;同時,策略性推行校本老師專業培訓,深化共同備課、同儕觀課、交流、分享經驗心得,並在各科目中引入高思維教學元素。

b. 教學範式由強調知識的灌輸轉為著重學生如何「學會學習」,並從現有的科目框框逐漸轉而推行多元化,整合性的學習。

長遠計劃:
1. 有系統地總結在中、短期發展階段的成功經驗,深化課程改革的內涵,使之更全面和適切學生需要,改善學習過程,加強學生自學能力和經驗,提升教學效能。

2. 根據中央課程架構的骨架,發展切合學生需要的校本課程,進一步改善學與教的策略,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