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History

中國歷史

科主任

初中召集人:洪寶鈴老師
高中召集人:李韵怡老師

宗旨

透過研習中國歷史,讓初中學生:

  1. 認識中國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事蹟、民族發展概況及社會文化面貌;
  2. 理解及分析相關的歷史資料,培養研習歷史的能力;
  3. 培養優良的品德,以及個人對國家、民族及社會的認同感、歸屬感及責任感;
  4. 培養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

透過研習中國歷史,讓高中學生:

  1. 理解重要歷史事件的由來、發展及相互關係,從而掌握事物的變革軌跡及發展趨勢,幫助他們能以古鑑今,策畫未來;
  2. 整理、綜合及分析相關的歷史資料,運用歷史探究的方法,提升個人思辨及評價史事的能力;
  3. 培養解難、內省、批判及創意思維等技能,提升他們處理日常生活事務及參與社會決策的能力;
  4. 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培育個人對社會、國家及民族的責任感;
  5. 體會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欣賞中國文化的特質與價值所在,建立民族認同感,尊重不同的文化與承傳。
課程

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將二千多年的歷史劃分為九個歷史時期,以期在初中三年內讓學生能「古今並重」、全面地認識中國在歷代的發展歷程。

高中中國歷史科課程旨在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政治歷史的面貌與治亂因由、社會和民族的發展狀況與演進關鍵,並以歷史思維分析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相互關係、事態的演變脈絡等,從而深入了解歷史現象,並據此建構個人的史觀。

課題
中一
  • 中華民族與早期國家的起源
  • 西周的封建
  • 春秋戰國時期的變局
  • 秦朝的統一、統治措施及衰亡
  • 兩漢的政治發展與中外文化交流
  • 魏晉南北朝的分裂與政權的更替
  • 北方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文化發展
  • 隋朝的統一與開皇之治
  • 隋代大運河的開通與作用
  • 唐的建國與盛世
  • 安史之亂與唐的衰亡
  • 開放的唐朝社會
中二
  • 五代的興替與宋的統一
  • 兩宋政治及經濟的發展
  • 元朝的統治
  • 明代的君主集權政治
  • 明代國勢的張弛
  • 清朝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 外力衝擊與內憂
  • 清廷的圖強
中三
  • 辛亥革命與民初政局
  • 國共合作與分裂
  • 日本侵華與抗日戰爭
  • 國共內戰
  • 建國至1978年間的內政與外交
  • 改革開放政策
中四
  • 周代分封
  • 春秋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 秦漢的統治政策
  •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 北朝的漢胡融和
  • 東晉及南朝的士族與寒門
  • 隋唐治世
  • 安史之亂與唐代衰亡
  • 宋元的中央集權
  • 明清的君主集權
  • 清初的民族政策
中五
  • 列強的入侵
  • 改革與革命
  • 民初政局
  • 國共分合
  • 抗日戰爭
  • 國共和談與內戰
  • 社會主義建設
  • 「文化大革命」
  • 改革開放
  • 對外關係
中六
  • 選修單元三:時代與知識份子
  • 選修單元四:制度與政治演變
評估

本校的評估方式包括「進展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

進展性評估
  • 一般與日常學習結合,透過不同的工具和方式來評估學生的表現和能力,並著重在過程中提供適時的回饋,讓學生了解其學習現況及往後的改進方法。
  • 例如觀察、提問、討論著學生整理資料、進行口頭匯報等,分析學生的學習難點,並透過適時、具體的回饋,促進學生學習。
總結性評估
  • 一般在完成一個學習單元、學期或學年終結時進行,形式多為紙筆測考,以分數及等第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 評估以資料為主,配合填充、多項選擇、歷史時序、短問題等多元化的題型來評核學生的認知、理解、歸納、綜合分析及評論史事的能力,題目由淺入深,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學習成果,建立學習自信。

公開考試評核模式:

內容 比重 時間
試卷一:歷代發展,分甲、乙部 70% 2 小時 15 分
試卷二:歷史專題,設 6 單元 30% 1 小時 20 分
活動
  • 境內考察團或交流團
  • 國史學會
相片